本篇文章1406字,读完约4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战争的硝烟逐渐消散,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体的时代正在展开。在美国和苏联的领导下,欧洲呈现出对抗性的发展趋势,而亚洲国家也开始陆续稳步发展。当时中日两国都处在战争的阵痛中,日本仍然被美国统治,短期内无法东山再起。所以这个时候,亚洲第一强国其实是印度,受二战伤害较小。
二战中的印度兵工厂
印度是少数几个在二战中没有被战争摧毁的亚洲国家之一。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虽然一小部分印度人被编入英国军队参战,但大部分印度人从事后勤工作。印度最大的战争是英帕尔战役。但是当时深受疟疾侵袭的日军却非常不力,死于疾病的人比战争中还多,也是战败。之后日本基本没有踏足。
所以印度在二战期间处于稳定发展时期。二战期间,印度工业基础积累,当时国内环境相对稳定。唯一的问题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但二战结束后,国力受损的英国无力维持对印度的统治,于是1946年发生了印度皇家海军起义。随着印度分治的实施,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也结束了。
印度的分治
印度的完全独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实是差不多的时间,所以这是两国大发展的时期。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印差距拉大,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而印度依然不温不火,但在某些领域的影响力却有了很大提升。总的来说,两国是不同的。
而且印度独立之初的基础远比中国好。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的工业主要是纺织业和采矿业。独立后,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等行业得到发展,行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且,苏联和美国都给了印度很多援助,为什么印度的发展可以推迟?一个关键原因是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缩略
【/h/】其实种姓制度在很多亚洲国家曾经存在过,在印度、中国、韩国、日本等古代国家也存在过以血统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但在印度最为严重。印度种姓制度起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形成于吠陀时代晚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个体系把人分为四类,分别是婆罗门、克沙特里亚、吠陀和首陀罗。其中,婆罗门是原始人的嘴,Kshatriya是原始人的胳膊,吠陀是原始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始人的脚。至于贱民,他们被排除在原始人的身体之外。
印度的种姓制度至今仍有影响。种姓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人强行分为三六九等,其中最低级的吠陀和首陀罗只能为贵族服务。首陀罗由高级仆人和工匠组成,他们提供食物和烹饪,但首陀罗是印度人口最多的种姓。除了四种种姓之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种姓,称为贱民阶层,又称贱民或大朴钟素,他们大多从事最底层的职业,贱民甚至不是印度人。
印度最底层的人
【/h/】虽然印度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种姓观念已经渗透到印度社会,所以印度的很多政策都是基于种姓制度,教育的普及也是如此。下层种姓基本上没有享受教育的机会,导致大量印度人不识字,基础文化的缺失直接导致印度错失了很多机会,甚至是成为一级劳动力的机会,因为很多组装工作还是需要基础文化水平的。
而且种姓制度严重分割了印度的经济,将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而一些种姓主义思想严重的人则大多考虑自己种姓的利益。从自己种姓的利益出发思考问题和做事,只忠于自己种姓,民族同胞之间缺乏互助精神,国家很难形成合力,这也使得印度的很多大型项目没有完成,严重拖累了国家的发展。
虽然印度这几年经济增长惊人,但是离邻国中国已经很远了,种姓制度的后遗症还在影响着印度人民。所以印度要想赶超,还是需要进行很大的内部改革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