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9字,读完约5分钟
对于自主驾驶风风雨雨的企业来说,2020年注定是风风雨雨的一年。自从今年3月星空机器人倒闭后,自动驾驶圈就爆出了nuro寻求自我推销的消息,累计融资超过70亿元。自动驾驶金融大王zoox解雇了员工,卖掉了自己,收购了。桩的无处不在表明自动驾驶公司已经正式进入残酷的淘汰制,能否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将是压垮众多初创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销售,裁员,破产,美国自动开到黑暗时刻
【/h/】随着美国疫情日益严重,对自动驾驶公司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公司已经停止检测。即使waymo宣布重启测试,仍然有很多限制。当一切都在空度过时,裁员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甚至像克鲁斯这样强大的自动驾驶公司也是如此。
5月15日,克鲁斯被披露将裁员约8%,以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大流行期间削减成本。消息披露12天后,克鲁斯向市长和加州政府官员提交的一份通知显示,克鲁斯将永久解雇165名员工。
虽然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玛丽& middot博拉在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表示,克鲁斯有足够的资金。这次公司一下子裁了这么多员工,还是让人怀疑克鲁斯的财务状况。毕竟自动驾驶是公认的烧钱大工程,从通用发布的财报中不难看出。2016年至2018年,通用汽车自主驾驶子公司cruise累计亏损15.12亿美元。除R&D投资外,邮轮每年花费约10亿美元,相当于waymo。目前,大姐一个人的年收入只有几十万美元。正是这种巨大的收支差距使waymo走上了融资之路。
【/h/】幸运的是,waymo在第一轮外部融资中筹集了30亿美元,按照每年10亿美元左右的支出,可以供waymo使用三年。不过waymo毕竟技术实力很强。相比之下,一些优势不是很明显的玩家就没那么幸运了。例如,已经倒闭的starsky robotics和正在寻求自我出售的zoox,很大程度上是由糟糕的融资造成的。也有人坚持,但要想办法降低成本,比如裁员。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科迪亚克最近在给媒体freightwaves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与业内和业外的许多公司一样,由于新冠肺炎的巨大影响,我们做出了解雇员工的艰难决定。就在几个月前,科迪亚克的创始人唐·伯内特(don burnette)告诉媒体:2019年,科迪亚克的员工从15人增加到85人,并且已经在向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家商业客户送货。
同样选择裁员的lke对此深有感触,其公司联合创始人nancy sun也对自动驾驶的现状和未来深感担忧。尽管过去几年出现了自动驾驶卡车公司,但这个行业的未来是不确定的。
此外,美国在线汽车巨头优步宣布连续两次裁员,总计6700人,并关闭了全球45家办事处。据悉,除了裁员,优步还在考虑减少其他非核心业务,包括货运和自动驾驶。
【/h/】其实要不是疫情,很多自动驾驶公司都不会倒,或者说不会这么早倒,有的甚至可能活得很好。这场疫情无疑加速了行业淘汰制的到来。
资本都集中在头头玩家身上,创业公司如何才能顺利消费
自主驾驶毕竟是一种新的驾驶模式的探索。研究越深入,需要的资金就越多,能负担的人就越少,这就意味着自主驾驶行业本身就依赖于买方市场。现在受疫情影响,资本的眼光越来越关键。
前几天,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在2020财年业绩简报上表示,即使现在疫情爆发,我们也没有冻结新的投资。不过,我们会吸取远景基金第一期的经验教训,不会那么激进。据报道,孙正义透露,由于疫情影响和软银收紧财政支出,远景基金投资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将破产。为此,世界级投资大师开始放慢脚步。
其实不仅仅是孙正义。目前,许多投资机构对投资对象的选择变得更加严格。在这种背景下,资本向一些主力球员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上的大部分投资被少数球员拿走了。此外,由于企业自身生存能力的差异,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行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h/】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自主驾驶市场将有5-6家公司占据主要份额,其中美国2-3家,中国2-3家,还有一家可能来自其他地区。随着资本开始向龙头企业靠拢,一些有一定技术和落地经验的小公司可能会顺利生存,但一些技术较差的小规模企业可能会面临走出去的道路。
那么初创企业如何避免被淘汰?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自己的实力。
首先,制定一条适合自动驾驶的商业路线。自主驾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除了大型卡车,还包括环卫车、快递车、外卖机器人等各种商业化道路。初创公司受规模小、资金不足的限制,可以从具体场景的应用入手,实现商业化。
第二,产品要尽快商业化。初创公司只有借助特定且有限的应用范围,建立应用和服务的商业模式,才能增强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相比于在高速或不可控因素较多的城市环境下自动驾驶,在封闭或半封闭场景下自动驾驶在技术难度上更容易落地,无人送货是最容易实现的场景之一。在疫情防控期间,很多无人运载车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提高融资能力。目前大部分创业公司还是入不敷出。要实现自主驾驶,资金投入是必须的。目前很多初创公司不具备造血能力,或者造血能力不强,需要适当引入外部资金。
当然,实现这三点的根本问题在于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这就需要初创公司在车辆层面提供解决方案,这也是企业培养造血能力的基础。
【/h/】随着自主驾驶的深入发展,势必会有更多的企业面临淘汰,但强者能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