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6字,读完约3分钟
今天,有一件怪事。真正的年轻人(20岁左右的人)对一些青春题材的刷屏拷贝兴趣不大,但70/80后大叔大妈级别的中年人对这些媒体素材很兴奋,会转播。
仔细想想,不难理解。一旦到了中年,大多数人在两个方面不再年轻:一是身体,比如三十多岁吃一样东西,比二十多岁更容易发胖;第二,抽象意义上的,对世界的好奇。或者换个词也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梦想、赤子之心、野心......
【/h/】中年人,在感觉自己不再年轻容易发胖的同时,怀念年少轻狂时的青春,敢于思考一切。因此,你们正在经历我们所失去的。让我们提醒你,给你大手和油,或者站在一个以前去过的人的角度对你说点什么,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其实一个伟人早就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毕竟是年轻人的。很多人把重点放在年轻人身上,我觉得不太对。因为,从逻辑上来说,世界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从长远来看,人终究是会死的,这也同样必然正确。
我觉得这个说法的重点是:1)我们的。2)是你的。3)毕竟。年轻人最不重要。
我们是谁?就是掌握话语权和游戏规则。你们是谁?你们是游戏的参与者,你们是最普通的人。年轻人是谁并不重要,因为距离太远了。
上大学后不久,我学习了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课程。可以说,统计学的思想打开了对世界的新认识。
在世界的运行中,很多时候,当样本足够多时,其分布会收敛到正态分布。这是了解现实世界最基本的思想武器。有了它,你就能掌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在追逐梦想与打破梦想之间找到自我。
任何一代人,作为一个整体,都必须超越上一代人。无论是进化还是知识进步,这都是统计结论。但要意识到是整体,而不是个体。
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任何一代人,在漫长的一生中,最终都会变得平凡,过着平淡的生活,甚至最终变得平庸。这是社会运行的规律。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而且大部分都是追随者。
我小的时候很容易做梦,应该做梦。但只有梦想,全靠梦想,才容易被现实打败。我很早就明白了这一点,这大概也是我能在三十多年的人生后保持一颗平常心的重要原因。
当然,了解社会运行规律,了解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不能等同于安于现状,接受平庸或宿命论。
正是因为社会运行的统计结果大概率收敛到正态分布,这就决定了总会有一些人特别坏,而另一些人特别牛逼。但是,谁落在什么样的长尾区间是事后的事,谁也无法事先知道。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要做梦。
【/h/】总之,我年轻的时候就知道,我的生活大概率会很平凡。所以,我可以面对任何意义上的失败和挫折。
然而,在小概率下,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特别牛逼的人。但是概率有多小,我没试过,也永远不会知道。更有趣的是,一旦你开始做梦,开始行动,这个小概率的条件就会改变。
【/h/】总结一句话,我年轻的时候经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认清生活的真相,但不屈服于现实。
【/h/】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这句话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力量,无论是面对虚幻的未来还是现在。